广州haiguan技术中心(以下简称“IQTC”)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技术,进行挥发性物质非靶向筛查时,不合格硅橡胶奶嘴中检出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环状/线性硅氧烷、醇类、醛类和芳香类物质。不同品牌奶嘴残留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区别较大。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安全领域专业期刊《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4年第3期,欢迎索阅。

硅橡胶奶嘴的研究背景
01、你对硅橡胶奶嘴安全现状了解多少?国标 GB 4806.2 - 2015 规定,硅橡胶奶嘴中挥发性物质含量不得超过 0.5% ,但并未对单独的挥发性物质设限。2020 年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 45 批次婴幼儿奶嘴,发现 6 批次产品的挥发性物质项目不合格。硅橡胶奶嘴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02、挥发性物质从何而来?硅橡胶的生产加工工序复杂,为了使材料具有弹性和强度,加工时会使用大量助剂。在聚合过程中,胶液黏度较大,聚合单体(硅氧烷)、醇类、胺类、交联剂以及封端剂等挥发性物质不容易完全脱除,存在部分残留。硫化过程中的硫化时间、温度和压力也会直接影响产品中挥发性物质残留量。
硅橡胶奶嘴的潜在风险研究
IQTC研究人员采用顶空气相色谱 - 质谱法(HS - GC - MS),对 5 款挥发性物质含量大于 0.5% 的不合格硅橡胶奶嘴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奶嘴检出 16 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环状/线性硅氧烷、醇类、醛类和芳香类物质等,但不同品牌奶嘴残留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区别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个别劣质产品的残留挥发性物质种类更多,可能是由于生产时为了节省成本,该产品未经历二次硫化以及后固化等步骤造成的。其中,环状硅氧烷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六环三硅氧烷(D3)、八环四硅氧烷(D4)、十环五硅氧烷(D5)、十二环六硅氧烷(D6)的检出频率。D4 是生产硅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和中间体,反应不完全、去除不导致其残留在硅橡胶中,而 D5 和 D6 作为其重排产物,常作为杂质存在于有机硅产品中。部分样品中检出的乙苯可能来自硅橡胶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溶剂,1-环己醇来自硅橡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炔醇类剂。

硅橡胶奶嘴的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 迁移计算得到可能的迁移量,并依据标准限量和毒理学关注阈值法评估发现,多种硅氧烷的暴露量超过安全暴露阈值。根据瑞士油墨法规,六环三硅氧烷(D3)、十环五硅氧烷(D5)、十二环六硅氧烷(D6)的迁移检出限为 0.01mg/kg,而本研究计算所得硅氧烷的迁移量均超过此数值。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法(TTC)评估发现,硅橡胶奶嘴的非靶向筛查检出物中的硅氧烷都属于 Cramer III 类,这类物质可能具有显著的毒性或具有反应性官能团,其每日暴露量均大于 1.5µg/(kg・bw) 的安全暴露阈值,可能对婴幼儿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具有生物累积性的 D4 和 D5。

上述研究表明,目前市售婴幼儿硅橡胶奶嘴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硅橡胶奶嘴中可能存在大量挥发性硅氧烷,以及少量添加剂和副产物残留, 甚至个别品牌奶嘴的残留杂质种类较多。
IQTC专家建议 如何选择更安全的奶嘴
对于家长来说,在选择硅橡胶奶嘴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选择有质量保障的品牌。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需要选用纯度更高的原料,改进后固化工艺,增加除杂纯化工序,以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婴幼儿的健康。
供稿 · 食材所 尹琴
编辑 · 服务平台 陈颖怡
以上内容转自我们总部IQTC公众号,原标题《警惕!宝宝用的硅橡胶奶嘴安全吗?》
我们总部实验室可以做GB 4806.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奶嘴》和GB 《婴幼儿用奶瓶和奶嘴》的检测,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相关资讯
食品接触材料(FCM)定义:
食品接触材料是指将要与食品直接、间接或可能接触,而本身不构成食品的一类材料
我国《食品卫生法》定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是指包装、盛放食品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接触食品的内壁涂料。
欧盟定义: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 预期与食品接触的;或已经接触到食品且预定供作此用的;或可合理地预料会与食品接触,或在正常或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会将其成分转移至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包括活性和智能材料。
美国FDA定义:间接食品添加剂 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接触的物质,以及盛放食品的容器,而这些物质本身并不用来在食品中产生任何效应。食品接触材料出现于食品中,可能是由于这些物质向食品的迁移,或由于意外萃取而出现于食品中。
1. 淀粉基塑料本次修订纳入了食品接触用淀粉基塑料材料及制品的相关安全要求。考虑到对于淀粉含量较高的塑料材料及制品,其总迁移量和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检测值主要受其中淀粉成分的影响,针对淀粉含量≥40%的淀粉基塑料的总迁移量测试结果超限量时测定三氯提取物并进行判定,豁免高锰酸钾消耗量项目。
食品级法规-GB 4806系列国标
基本要求:
1.迁移到食品中的物质水平,不应危害健康;
2.迁移到食品中的物质不应造成食品成分,结构,色香味的改变;
3.使用的物质应尽可能降低用量;
4.使用的物质应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
5.控制非有意添加物质(NIAS);
6.与食品间有有效阻隔层的、标准中未列入的物质,应进行安全性评估和控制,迁移量不得超过0.01mg/kg;
7.材料及制品的生产应符合GB 31603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