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haiguan技术中心(以下简称“IQTC”)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技术,进行挥发性物质非靶向筛查时,不合格硅橡胶奶嘴中检出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环状/线性硅氧烷、醇类、醛类和芳香类物质。不同品牌奶嘴残留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区别较大。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安全领域专业期刊《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4年第3期,欢迎索阅。

硅橡胶奶嘴的研究背景
01、你对硅橡胶奶嘴安全现状了解多少?国标 GB 4806.2 - 2015 规定,硅橡胶奶嘴中挥发性物质含量不得超过 0.5% ,但并未对单独的挥发性物质设限。2020 年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 45 批次婴幼儿奶嘴,发现 6 批次产品的挥发性物质项目不合格。硅橡胶奶嘴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02、挥发性物质从何而来?硅橡胶的生产加工工序复杂,为了使材料具有弹性和强度,加工时会使用大量助剂。在聚合过程中,胶液黏度较大,聚合单体(硅氧烷)、醇类、胺类、交联剂以及封端剂等挥发性物质不容易完全脱除,存在部分残留。硫化过程中的硫化时间、温度和压力也会直接影响产品中挥发性物质残留量。
硅橡胶奶嘴的潜在风险研究
IQTC研究人员采用顶空气相色谱 - 质谱法(HS - GC - MS),对 5 款挥发性物质含量大于 0.5% 的不合格硅橡胶奶嘴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奶嘴检出 16 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环状/线性硅氧烷、醇类、醛类和芳香类物质等,但不同品牌奶嘴残留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区别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个别劣质产品的残留挥发性物质种类更多,可能是由于生产时为了节省成本,该产品未经历二次硫化以及后固化等步骤造成的。其中,环状硅氧烷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六环三硅氧烷(D3)、八环四硅氧烷(D4)、十环五硅氧烷(D5)、十二环六硅氧烷(D6)的检出频率。D4 是生产硅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和中间体,反应不完全、去除不导致其残留在硅橡胶中,而 D5 和 D6 作为其重排产物,常作为杂质存在于有机硅产品中。部分样品中检出的乙苯可能来自硅橡胶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溶剂,1-环己醇来自硅橡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炔醇类剂。

硅橡胶奶嘴的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 迁移计算得到可能的迁移量,并依据标准限量和毒理学关注阈值法评估发现,多种硅氧烷的暴露量超过安全暴露阈值。根据瑞士油墨法规,六环三硅氧烷(D3)、十环五硅氧烷(D5)、十二环六硅氧烷(D6)的迁移检出限为 0.01mg/kg,而本研究计算所得硅氧烷的迁移量均超过此数值。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法(TTC)评估发现,硅橡胶奶嘴的非靶向筛查检出物中的硅氧烷都属于 Cramer III 类,这类物质可能具有显著的毒性或具有反应性官能团,其每日暴露量均大于 1.5µg/(kg・bw) 的安全暴露阈值,可能对婴幼儿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具有生物累积性的 D4 和 D5。

上述研究表明,目前市售婴幼儿硅橡胶奶嘴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硅橡胶奶嘴中可能存在大量挥发性硅氧烷,以及少量添加剂和副产物残留, 甚至个别品牌奶嘴的残留杂质种类较多。
IQTC专家建议 如何选择更安全的奶嘴
对于家长来说,在选择硅橡胶奶嘴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选择有质量保障的品牌。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需要选用纯度更高的原料,改进后固化工艺,增加除杂纯化工序,以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婴幼儿的健康。
供稿 · 食材所 尹琴
编辑 · 服务平台 陈颖怡
以上内容转自我们总部IQTC公众号,原标题《警惕!宝宝用的硅橡胶奶嘴安全吗?》
我们总部实验室可以做GB 4806.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奶嘴》和GB 《婴幼儿用奶瓶和奶嘴》的检测,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相关资讯
3. 植物纤维的管理原则近年来,由于环保要求,很多企业积极研制含有植物纤维类填料的食品接触制品,本次修订明确了植物纤维填料的管理原则。植物纤维填料属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应符合GB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未在GB 正面清单及相关公告中的植物纤维应进行新物质申报,经评估之后方可使用。
对原材料供应严检测、重把关,尤其是化学助剂的使用,要避免废塑料等进入生产环节。并加强整个产品生产工艺水平(如电镀、喷涂、硫化、粘合、清洗、印刷、焊接、加热、抛光等工艺,尤其要防止外来污染或有害物质残留)等。
食品接触材料是指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锅碗瓢盆,食品包装袋、罐头盒、餐具、厨具、榨汁机、烤面包机、咖啡机、电饭锅,还有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管道和运输设备中接触食品的零部件,都属于食品接触材料。这些制品使用的材料有塑料、橡胶、金属、纸和纸板、玻璃、陶瓷、竹、木、纺织品等,还有涂料、黏结剂、印刷油墨等辅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