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主要内容
1. 原料管控
标准明确规定奶嘴仅允许使用天然橡胶、顺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和硅橡胶三种材料,其他橡胶禁用。原料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法规要求,并要求若含天然乳胶,必须在标签中明确标识。
2. 化学安全要求
标准通过多项理化指标对奶嘴的安全性进行约束,包括:
- 感官要求:产品需色泽正常、无污物,浸泡液不得出现浑浊、异味等劣变现象。
- 总迁移量:在不同模拟液(如蒸馏水、4%、50%乙醇)中,总迁移量分别不得超过30 mg/kg、60 mg/kg和60 mg/kg。
- 特定化学物质限量:如高锰酸钾消耗量≤10 mg/kg,重金属(以铅计)≤1 mg/kg,N-亚硝胺及其可生成物分别≤0.01 mg/kg和0.1 mg/kg,硅橡胶奶嘴的挥发性物质≤0.50%等。
3. 标签标识规范
要求明确标注材质类型,如聚合物共混物需标识主要成分;金属基材需注明合金或涂层类型,多层涂层需按由外至内的顺序标明(如“铬/镍/铜”);含天然乳胶的产品需特别标注。
二、标准实施的意义
1. 填补安全监管空白
此前国内奶嘴市场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企业多参照欧盟或企业标准生产,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例如,2019年抽检中NUK乳胶奶嘴因总迁移量超标被判定不合格。GB 4806.2-2015的出台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了奶嘴的化学安全与标识要求,为监管提供了明确依据。
2. 保障婴幼儿健康
奶嘴作为直接接触婴幼儿口腔的产品,其化学物质迁移可能引发健康风险。标准通过严格限制有害物质(如N-亚硝胺、重金属)的迁移量,显著降低了长期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3. 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标准促使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提升产品质量。例如,明确禁用非橡胶材料,倒逼企业调整供应链;统一的检测项目(如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为产品合规性提供了量化标准,促进了行业良性竞争。
4. 与标准接轨
标准部分指标参考了欧盟等法规(如迁移试验方法),增强了国产奶嘴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后续配套标准(如2020年发布的《婴幼儿用奶瓶和奶嘴》强制性国标)奠定了基础。
GB 4806.2-2015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完善了食品接触材料的标准体系,更通过科学严谨的指标设计,为婴幼儿健康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推动了乳胶制品行业的转型升级。未来,随着市场监管的持续加强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这一标准将在保障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我们总部实验室能做做国标GB 4806.2-2015的测试,出具的报告具有相关资质。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相关资讯
总迁移量: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迁移到与之接触的食品模拟物中的所有非挥发性物质的总量,以每千克食品模拟物中非挥发性迁移物的毫克数(mg/kg),或每平方分米接触面积迁出的非挥发性迁移物质的毫克数(mg/dm2)表示。对婴幼儿专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以mg/kg表示;
总迁移限量(OML):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迁移到与之接触的食品模拟物中的所有非挥发性物质的允许量,以每千克食品模拟物中非挥发性迁移物的毫克数(mg/kg),或每平方米接触面积迁出的非挥发性迁移物的毫克数(mg/dm2)表示。对婴幼儿专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以mg/kg表示;
常见化学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
感官、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Pb计)、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脱色试验、铅和镉迁移量、荧光物质、甲醛、杂质元素含量、杂质元素迁移量、合金元素迁移量、其他理化指标。
美国测试项目:
提取物、提取物中可溶组分、铬含量、成分分析、可溶出铅和镉、丙烯腈单体、其他。
欧盟测试项目:
迁移、可溶性重金属、芳香胺迁移、双酚A含量、甲醛迁移、三聚氰胺迁移、己二胺迁移、己内酰胺迁移、双酚A迁移、对苯二甲酸迁移、乙二醇迁移、PFOS迁移、邻苯迁移、丙烯腈迁移、1,3-丁二烯残留量、其他。
4. 基础树脂的管控本次修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告和风险评估结果完善了塑料树脂名单、限量及使用要求。新标准附录A补充及拆分树脂的CAS号;修改树脂的名称、物质的SML/QM和SML(T)、其他要求;删除注1-5的要求,也就意味着对于基础树脂原料不再有正己烷提取物、灼烧残渣、干燥失重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