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主要内容
1. 原料管控
标准明确规定奶嘴仅允许使用天然橡胶、顺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和硅橡胶三种材料,其他橡胶禁用。原料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法规要求,并要求若含天然乳胶,必须在标签中明确标识。
2. 化学安全要求
标准通过多项理化指标对奶嘴的安全性进行约束,包括:
- 感官要求:产品需色泽正常、无污物,浸泡液不得出现浑浊、异味等劣变现象。
- 总迁移量:在不同模拟液(如蒸馏水、4%、50%乙醇)中,总迁移量分别不得超过30 mg/kg、60 mg/kg和60 mg/kg。
- 特定化学物质限量:如高锰酸钾消耗量≤10 mg/kg,重金属(以铅计)≤1 mg/kg,N-亚硝胺及其可生成物分别≤0.01 mg/kg和0.1 mg/kg,硅橡胶奶嘴的挥发性物质≤0.50%等。
3. 标签标识规范
要求明确标注材质类型,如聚合物共混物需标识主要成分;金属基材需注明合金或涂层类型,多层涂层需按由外至内的顺序标明(如“铬/镍/铜”);含天然乳胶的产品需特别标注。
二、标准实施的意义
1. 填补安全监管空白
此前国内奶嘴市场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企业多参照欧盟或企业标准生产,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例如,2019年抽检中NUK乳胶奶嘴因总迁移量超标被判定不合格。GB 4806.2-2015的出台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了奶嘴的化学安全与标识要求,为监管提供了明确依据。
2. 保障婴幼儿健康
奶嘴作为直接接触婴幼儿口腔的产品,其化学物质迁移可能引发健康风险。标准通过严格限制有害物质(如N-亚硝胺、重金属)的迁移量,显著降低了长期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3. 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标准促使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提升产品质量。例如,明确禁用非橡胶材料,倒逼企业调整供应链;统一的检测项目(如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为产品合规性提供了量化标准,促进了行业良性竞争。
4. 与标准接轨
标准部分指标参考了欧盟等法规(如迁移试验方法),增强了国产奶嘴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后续配套标准(如2020年发布的《婴幼儿用奶瓶和奶嘴》强制性国标)奠定了基础。
GB 4806.2-2015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完善了食品接触材料的标准体系,更通过科学严谨的指标设计,为婴幼儿健康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推动了乳胶制品行业的转型升级。未来,随着市场监管的持续加强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这一标准将在保障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我们总部实验室能做做国标GB 4806.2-2015的测试,出具的报告具有相关资质。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相关资讯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各种已经或预期可能与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以下简称食品)接触、或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和设备,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油墨、粘合剂、润滑油等。不包括洗涤剂、消毒剂和公共输水设施。
针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企业应对建议
1. 应对该产品进行分解,把BOM清单中与食品接触的部件/材料择出另列,对于塑料或者金属要显示具体的种类。
2. 针对不同的部件和材料,确定相应出口国家的具体要求,包括需测试的项目、对材料的其他要求等。
3. 在产品生产中,除遵循GMP规范外,对以上食品接触的部件/材料应着重控制,包括对供应商材料/部件质量的严格要求,对生产中原辅料使用的控制,对工艺过程的控制(如涉及到电镀、喷涂、硫化、粘合、清洗、印刷、焊接、加热等工艺要防止污染或残留)等。
4. 最后,产品的最终检测应按照所出口国家的具体要求进行,注意不要遗漏项目。尤其重要的是要根据产品使用的极限条件和情况,确定检测的条件如温度、可能接触的食物类型、时间等,这对于最后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美国FDA食品级接触材料检测测试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负责全国药品、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兽药、器械以及诊断用品等的管理。FDA对食品接触性物质(FoodContact Substances, FCSs)的定义:如果一种物质可以作为食品生产、包装、运输或支持材料的组分且不会对食品产生任何技术上的影响,那么该成分可以称为食品接触性物质。以下内容主要讲述美国食品接触材料管控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