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主要内容
1. 原料管控
标准明确规定奶嘴仅允许使用天然橡胶、顺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和硅橡胶三种材料,其他橡胶禁用。原料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法规要求,并要求若含天然乳胶,必须在标签中明确标识。
2. 化学安全要求
标准通过多项理化指标对奶嘴的安全性进行约束,包括:
- 感官要求:产品需色泽正常、无污物,浸泡液不得出现浑浊、异味等劣变现象。
- 总迁移量:在不同模拟液(如蒸馏水、4%、50%乙醇)中,总迁移量分别不得超过30 mg/kg、60 mg/kg和60 mg/kg。
- 特定化学物质限量:如高锰酸钾消耗量≤10 mg/kg,重金属(以铅计)≤1 mg/kg,N-亚硝胺及其可生成物分别≤0.01 mg/kg和0.1 mg/kg,硅橡胶奶嘴的挥发性物质≤0.50%等。
3. 标签标识规范
要求明确标注材质类型,如聚合物共混物需标识主要成分;金属基材需注明合金或涂层类型,多层涂层需按由外至内的顺序标明(如“铬/镍/铜”);含天然乳胶的产品需特别标注。
二、标准实施的意义
1. 填补安全监管空白
此前国内奶嘴市场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企业多参照欧盟或企业标准生产,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例如,2019年抽检中NUK乳胶奶嘴因总迁移量超标被判定不合格。GB 4806.2-2015的出台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了奶嘴的化学安全与标识要求,为监管提供了明确依据。
2. 保障婴幼儿健康
奶嘴作为直接接触婴幼儿口腔的产品,其化学物质迁移可能引发健康风险。标准通过严格限制有害物质(如N-亚硝胺、重金属)的迁移量,显著降低了长期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3. 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标准促使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提升产品质量。例如,明确禁用非橡胶材料,倒逼企业调整供应链;统一的检测项目(如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为产品合规性提供了量化标准,促进了行业良性竞争。
4. 与标准接轨
标准部分指标参考了欧盟等法规(如迁移试验方法),增强了国产奶嘴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后续配套标准(如2020年发布的《婴幼儿用奶瓶和奶嘴》强制性国标)奠定了基础。
GB 4806.2-2015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完善了食品接触材料的标准体系,更通过科学严谨的指标设计,为婴幼儿健康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推动了乳胶制品行业的转型升级。未来,随着市场监管的持续加强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这一标准将在保障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我们总部实验室能做做国标GB 4806.2-2015的测试,出具的报告具有相关资质。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相关资讯
食品接触材料,顾名思义,就是和食品直接接触的材料。比如锅碗瓢盆、筷子汤勺、饭盒杯子、榨汁机、电饭煲、咖啡机等等。这些日常用品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生活水平因它们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事物皆有两面性,它们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也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安全隐患。部分产品中的材料,如塑料、橡胶、着色剂,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释放出一定量的有毒化学成分,如重金属、有毒添加剂,这些化学成分会随着食物被摄入,危害健康,造成严重后果。
德国食品级接触材料LFGB检测测试材料有哪些?
聚氯、不锈钢、金属、橡胶、木产品、苯聚合物、尼龙、特氟纶涂层、陶瓷、玻璃、搪瓷、通用塑料等。
为什么要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检测?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食品接触的材料(FCM , Food Contact Materials)的安全性。在日常使用中,不管是内接触还是外接触,它们都是离食物本身最近的那一层,如果它们的安全得不到保证质量差或者不合适的食品接触材料,非但无法对食品起到保护作用,还会有某些有害物质从食品接触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影响食品的感官品质,进而对健康造成危害,可以说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和食品安全同等重要!质量不合格的食品接触材料也成为食品污染的重要来源。上要求出口到欧盟及美国的产品必须通过相应的测试认证,取得合格的产品测试报告,即食品接触材料测试,也称为“食品级测试”。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超市,都要求相关厨电产品等食品接触材料要有相关食品检测报告。